整形消費行為求美之心

5/16/2011   瀏覽:328    

整形消費行為求美之心

從美容專科醫院完了事離開的時候,她得到的是什麼滿足?如果僅僅從外表上看這個問題,可能答案與真實的情況大相徑庭;換一個角度說,同樣的醫療結果,完全有可能換來兩種不同的結局。這就是醫療美容行為特別的地方。

大多數醫療美容就醫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上的問題,這一點不用懷疑。

一個捂著肚子滿頭大汗衝進急診室的病人對所有醫生都滿懷希望,對醫生的診斷往往堅信不移,一邊胡思亂想,一邊對醫生感激不盡,對於醫生的期望值更是恰如其分。但是,前來美容的就醫者可能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英國一位整形外科醫師曼徹斯特(Manchester)說:“美容外科與心理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美容外科是要處理人們的情感、心理、社會需要以及渴望,美容外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心理和社會的過程。”
 

這是一個看上去十分愚蠢的問題。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就醫者都有生理缺陷的。減肥你看上去是不是真的像你自己以為的那樣不漂亮呢?漂亮與否的標準是什麼?你漂亮與否的標準又是誰定的?誰為你下的結論?

1、的貢獻—​​—被喚醒的求美之心

對中國人觀念上的貢獻就是令女性們的求美之心不再遮遮掩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形成的審美標準使一般人都明白漂亮的概念是什麼,漂亮的五官或身材應該是什麼樣。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外貌醜陋的人才會去做整形,很多好看的人更會對整形感興趣,因為美是客觀的,更是主觀的。漂亮的人往往更希望完美,對外貌的苛求可能更甚於相貌醜陋的人。豐胸美容就醫者的構成由於多元化的需求而出現多元化的現象。除了單純追求漂亮之外,還有以抵抗衰老為目的抗衰老型醫療美容,有以減肥為目的美容治療,還有以治療表皮或顏面疾患為訴求的美容治療等等,共同構成一般性的醫療美容大市場。

2、據說這樣很溫柔——因為流行

有些醫療美容行為並不為傳統的觀念所接受,但卻可能讓人們爭相追逐仿效,減肥這往往被稱之為“潮流”或“時尚”。據說在2005年前後,韓國開始流行腫泡眼,下眼瞼下面的眼輪匝肌肥大,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樣子,據說這樣溫柔。於是,醫院裡開始有人要求醫生為之注射透明質酸,注射在下眼瞼的部位。但是從傳統的審美角度,這可能並不漂亮,但是沒辦法,它時尚。

一般人都會趨從於流行的審美標準。比方說雙眼皮、瓜子臉、高鼻子、豐滿的嘴唇、高聳的胸部等等。所以,當女孩子們發現自己明顯不具備諸如此類的審美要素時,往往會要求醫生為自己也弄上一兩樣。韓國的家長在孩子高中畢業時可能會送給孩子一對雙眼皮,因為社會上都認為雙眼皮比單眼皮好看。別以為歐洲人都是高胸脯,法國女性在本世紀初就流行小胸了,因為這樣活動起來更方便,更易於煅煉。連最浪漫的法國女性都這樣,所以什麼是性感就看怎麼說了。

3、近乎瘋狂的完美主義者——自己對自身的某種嚴重不滿

幾乎所有心理調查都顯示:美容外科的就醫者中,其神經質、情緒不穩定傾向都遠遠高於正常人。許多就醫者完全陷入了某種情緒之中不能自拔。筆者曾經接待過的一位小演員,她神情委頓地出現在辦公室,一副飽受心理折磨的樣子,豐胸她要求將她的臉型再修改一下,但是我們都同意,這種修改是微乎其微的。我試圖建議她改變主意,而且也暗示她可能有某種心理上的問題需要先解決,沒想到她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她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照鏡子來研究她的臉,計算著打算讓醫生為她抽掉多少毫克臉頰上的脂肪。她說唯一能幫治好心理疾病的方法就是為她吸一次臉上的脂肪。

4、由於心理問題導致的整形消費行為

這類人往往在其他問題上產生了嚴重了心理失衡,希望藉由整形消費行為來改變什麼?比如對現有的夫妻關係的不滿與擔憂;求職失敗或事業上的不順心;與他人比較而產生的嫉妒心理;由於外表問題引起的某種不公平等。上述這些能夠引起心理失衡的問題一旦無法排解,很可能會自動尋找某種排解的方式,無疑,整形消費是一些心理障礙者常常使用的方法。經過整形消費之後,有相當一部分人可能會找到心理上的解脫,但是有一部分人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而且這類人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無法自地建立整形效果的合理期望值。
 

 

網誌 | 列表 | 收藏 | 設定
刊登申請 | 到店採訪 | 聯絡我
本平台由情報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維護建置
Copyright ©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