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的作者:農委會
覺得這篇文章很不錯ㄋㄟ--分享給大家
環境中的菌處處都有,我們肉眼能看到的通常是已經長出菌絲的霉菌,一般霉菌的孢子在空氣中,我們的肉眼是看不出來的。當空氣中的霉菌孢子降落在食物上,在溫濕度條件合適時,孢子就會漸漸發芽長成菌絲擴散開來,也就是我們看到食物上發霉的現象。 會造成食物發霉的菌其實種類很多。也並非所有的菌都是壞菌,有些還是食用菌。譬如紅麴菌,黃麴菌,酵母菌等,我們可以應用做成很多美食,紅麴還有調降膽固醇的好處,黃麴可做味噌或醬菜,酵母菌可做啤酒或麵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享受的美食。當然啦,也有不少的壞菌,如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可造成人體急性中毒或死亡,是我們不可掉以輕心的。 那麼,到底好菌壞菌長什麼樣子呢? 我們只能藉助於顯微儀器或是經過培養後,從菌叢的形態以及生化檢查來加以確定。因此,在我們肉眼無法判別食物上的菌種時,發現食物發霉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吃清理掉,如果覺得浪費了食物可惜,則必須把食物再煮沸過,利用高溫把污染的菌殺死後再吃。這正是我們要盡可能熟食的原因。 一般而言,食物污染霉菌或細菌引起人體的中毒症狀,大多為急性的腸胃道不適,如上吐下瀉居多。而且常在誤食後半天內發作。您目前沒事理論上就不會有事。如果您還是不放心,可到醫療門診求助於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