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又放假嚕!走春走春唷~

2/28/2007   瀏覽:650    

剛好藉著這假日,婆婆邀請水爸吃飯..............

水爸說:剛好也要來親家這走春.

"走春"..............我還真不懂這習俗

 


 

年節活動 (上) 

大師開講-陳怡魁

  目前台灣的年節習俗活動,一般而言是從農歷的正月初一開始,直到農曆的正月十五日過完元宵節,才正式告一段落。在這段期間,每天逋都有各種多采多姿的生活習俗與歡樂活動,記得有一首台灣民謠「新年行事歌」,很胋切的描繪出這種歡度新春的情景。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取新娘;

 

  初四神落地,初五隔開,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吃)食,十一請子婿;

 

  十二查芋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

 

  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這些民情風俗與傳統活動,大抵反應了早期台灣農業社會的物質生活面貌與思想情感,在此謹依據這首新年歌,將台灣民間過春節的各種禮俗,作一摘要敘述。

 

 

【正月初一】

 

﹝開正﹞-所謂﹝初一開場﹞意指著年節序幕是由開正的儀式展開,所以正

 

月初一又稱為「開春」、「新正」、「元旦」、「元正」、「元朔」、「端日」、「上日」。開正的時刻每年不同,是根據《協紀辨方書》、《鰲頭通書》、《象吉通書》等諸家《通書》的干支的推演來決定,一般而言,都選擇在早晨以前,也就是各曆家所發行紅皮《通書便覽》所建議的焚香開門的時間。

 

  當開正時劇屆至,家家戶戶開始鳴放爆竹,在家中奉祀神明和視先牌位前點燭燒香,供奉牲醴並焚燒金紙,全家一起來祭拜。由於開正的時刻通常在午夜時分,因此人們多習慣從大年夜守歲,直到開正儀式完畢時才寢。

 

  由於祭拜的對象是神明和祖先,所以供桌在設置大都在神明廳或公媽廳前皆可,供桌為八仙桌,並特別圍上繡有吉祥圖案的桌裙,門口則懸掛八仙彩或紅布。拜神明神桌上,可供上水仙花或牡丹花、梅花等,以及應景的年節相關供品,如柑塔(柑橘疊成塔狀,有吉祥如意之意)、年糕(甜粿,有年年高昇之意)、蘿菠粿、芋頭糕、發粿(有年年發財之意)、長年飯、長年粿和飯上插著「春花」,增加新春年年有餘和發財如意的吉慶味。香爐前供著三束紮上紅紙的麵線,春上三杯清茶,以及甜茶(如紅棗茶)、甜料(如甜花生仁、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供品);此外,也有人會獻上全副的三牲牲醲(豬肉、雞、魚)等來祭拜;也有些家庭會以年糕和十二碗茶碗(如花生、荷蘭豆、豆干、豆包、常年菜、菠茶…等)來祭拜。

 

  祭拜祖先時,得準備七杯酒、七個碗與七雙筷子(因地方習俗不同而曾減數量),加上上述的供品,其中牲醴可重復來祭拜,但必須剖開,可加上菜碗,菜碗中的蔬菜,會用菠菜以及連根帶尾的大蒜,菠菜是取其閩南語音,諧音與「飛」同音,有飛黃騰達之意;而帶鬚的大蒜,則採其形狀,以寓子孫可以「頭毛嘴鬚白」,即有「長壽」之意。

 

  正月初一舊時亦稱為「三元」、「三朝」「三始」,意思就是為「歲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在這一天人們必須要起個大早,梳洗乾淨並穿上新衣,然後由長輩帶領全家人進行莊嚴隆重的敬神祭祖儀式,來表達慎終追遠並感謝祖靈庇蔭。

   ﹝走春﹞-表其意為走在春天裡。正月初一男女老幼紛紛走出門向親友拜年,或到寺廟參拜祈福,也可相約朋友到郊外遊玩,是充滿歡樂的日子。

   ﹝拜年﹞-元旦這一天,大家都要互相來拜年,所以又稱為「賀正」。當天先祭拜家神、祖先,再由家中晚輩依序向長輩拜年,祝賀長輩身體健康;吃完早餐後,則由長輩帶著家人出門拜謁親友鄰族。從前農業社會,人的闗係較為單純,加上交通不像現代便利,因此在一年之中,大家趁著過年的機會,來拜訪親友;凡相識者,見面都會打恭作揖,互道恭喜發財等吉祥話,來討個好彩頭;而主人家也都會準備有點心及糖果來招待客人,同時長輩並賞賜紅包給孩童。此外,出門拜年時也會著名片賀卡,預先寫好自己的。  

  名字,屆時如果主人也剛好外出拜年的話,就可以留下一張名片表示自己來過了,如今是電腦資訊時代,3G影音視訊時代的來臨,千里的音訊,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來拜年了。

   ﹝出行﹞-在元旦這一天,有著出行的習俗,又稱為「出方」或「走喜神方位」。在過去,大家認為正月初一這一天踏出家門方向吉利與否,將會影響到全年運氣的好壞,俗話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元旦清晨焚香門以後,若按照《農民曆》所記載的喜神方向、財神的方向或吉利的方向出行,將會自己在新的一年裡帶來福氣與財氣。  

  ﹝噴香﹞-年節期間,常有三五人所組成的「鼓吹陣」帶著嗩吶、鑼鼓等樂氣,至各處大戶人家吹奏應景樂曲來助興,而主人家也會準備紅包分送給他們,分享著新年的吉慶。在台灣已進入視訊影音的社會,這種挨家挨戶的「噴香」民俗活動,已經很少看見了。 

   ﹝開筆﹞-大年初一,商人之間有「開筆」的習俗。這並非商店真正開始營業,而僅是形式上動筆,在紅紙上寫字,象徵著「作帳」,以祈求來年生意興隆。這種習俗,也可以延後到正月初五,一併來開市、開印、開筆,亦謂著「開張大吉」。  

  ﹝頭香﹞-往日人們在吃完年夜飯後守歲,並在半夜,也就是正月初一的凌晨,到家附近的著名宇祭拜插上第一柱的香,以祈求神明對未來新的一年,帶來吉祥平安。 

   ﹝禁忌﹞-此外,由於新正元旦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人們自然希望在這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能夠事事順利,祈求好兆頭。因此,過年時候的言行與止也特別慎重,馬虎不得,各種相關的民俗信仰與禁忌,乃因此產生。雖然隨著知識水準日益增加,部份的民俗信仰,在今日已不甚流行,但其中有些禁忌饒富趣味,在這裡略加舉例介紹: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乾飯,不然以後一年到尾都得靠吃稀飯過活;也有說年初一吃稀飯的話,一年內若有遠行,將會碰到大風大雨,故吃稀飯不吉利。初一忌煎粿,因為一般煎粿要好吃,大多煎到金黃色,而閩南語音稱煎到「赤」,赤又與「赤貧」同語意,很不吉利。新正期間也忌諱掃地、倒垃圾、潑水,以免將家中的財富與福氣都掃走。忌大年初一打人、駡人、打架、啼哭及說不吉利的話,認為年初便說不吉利話或有不吉利的事,會大觸霉頭,所以都止,而鼓勵大家說吉利話。忌打破碗盤等器物,若不慎打破的話,就趕緊說「歲歲(碎碎)如意」、「撞破瓷,財錢一大堆」等吉利話,以化凶為吉。大年初一也忌殺生、忌用刀剪針等器類,因為刀為凶器,可剖開牲畜;剪主口舌之爭;縫衣針主長針眼;都有意味著凶和破的不祥之意。大年初一嫁出去的女兒,不可回娘家,否則會使得娘家變窮,忌正月初一午睡,民間相信這天男人午睡的話,田墘會崩,女人午睡的話,灶腳(廚房)會崩。 

 

【正月初二】 

   ﹝作客﹞-正月初二是新年的第二天,仍然繼續年節的活動,台灣的習俗這一天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稱之為「作客」、「回門」或是「迎婿日」。由於舊俗認為出門的女兒,若是在初一回門會將娘家吃窮,因此必須等到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舊時依據古禮是由父母兄弟到親家婆家接回女兒、女婿回去「作客」,所以又稱為「請子婿」。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偕同夫婿、兒女帶著禮品(俗稱「伴手」),回到娘家與父母兄弟親戚見面拜年,同時也要準備紅包發給家中尚未結婚的弟、妹或是小孩子。  

 【正月初三】 

   ﹝小年朝、赤狗日﹞-中國大陸有些地方,將大年初三稱為「小年朝」,在這一天不出門拜年,而在家中祭祀天地神祉及祖先家神。也有些地方傳說這一天是「赤狗日」,所謂赤狗(所謂赤口)是古代神話中的熛怒之神,遇之不吉,因此這一天儘量避免外出或宴客,否則將會赤貧一年,所以多半是在家裡祀祖祭神,跟「小年朝」的意思差不多。

 

  ﹝老鼠娶親﹞-根據台灣的民俗傳說,正月初三的夜晚是「老鼠成群結隊的活動」,來舉行婚禮的佳期,因此人們都儘早熄燈睡覺,以免打擾老鼠辦喜事,同時也會在天黑之前,於家中的角落放上一些吃的東西,來表示慶賀,並將一年來的收成與老鼠來共享。在甚業社會裡,人們相信藉著這一天與老鼠結下善緣,將來可以避免來年招致鼠害的損失或更大的報復。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謂提早熄燈睡覺的目的,在於使老鼠的婚禮因黑暗看不見路而無法順利舉行,免得這一年生下一大堆的鼠子鼠孫,來吃糧食,為害農作物稼。

 

  不論赤狗日或是老鼠娶親,都表示經過除夕以來年節的狂歡,到了初三以後就要收心了,不要再出門且早早休息,以免累壞了身體而生病。

 【正月初四】 

   ﹝諸神下降、接神﹞-正月初四是「接神」、「迎神」的日子。根據民間傳說,年前臘月廿四日是「送神」日,人們將諸神恭送昇天,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這一年來下界人間的善惡,並向玉帝朝賀,而等到大年初四是眾神下降,諸神又回到人間繼續供職。

 

  所謂「送神早,接神遲」,意即送神儀示要在清晨舉行,接神可以在午後來舉行。潮洲人還要點一盞燈,來照亮諸神下的,並準備一缸水,稱之為「等神水」;漳洲人稱之為「接尪」,要準備糖果糕品為祭品。因此,大年初四下午以後,家家戶戶要擺設供桌,陳列牲醴、酒菜、果品,並點燭焚香,燃放鞭炮,隆重來迎接天上回來的諸神還駕下界,祈求保佑來年的平安。 

   在台灣接神日的供品用牲醴(三牲:雞、豬肉、魚)、四果(如柑橘、蘋果、香瓜、葡萄等)、酒、菜碗、甜點(如花生糖、紅棗、甜花生仁、冬瓜糖等),還有壽金、刈金和甲馬是因為要犒賞負責迎接、保護神明返回人間的神兵神將,所以甲馬通常印有盔甲、刀弓或馬四、馬夫等圖案。

 【正月初五】 

  ﹝隔開﹞-從初一到初五,過年的節慶告一段落,因此初五又稱為「隔開」來。因此這一天要將元旦以來放在神明前祭拜的所有供品都收起來,不用甜點招待客人,而恢復到過去正常的生活作息,新正的活動到此結束。舊時初五也叫「破五」,意思新年期間的諸多禁忌,就此可以打破了。

 

  ﹝開張﹞-中國大陸江南一帶習俗認為「五路財源五日求」,而以正月初五為五路財神的生日,同樣的在台灣民眾也認為正月初五為五路財神的生日,所以從除夕就開休業的各公司行號、工廠,一般會在初五到二十之間,選擇黃道吉日來陸續營業,且由於初五接財神更能獲得吉祥如意,也期望來年生意更為興隆,財源廣進,所以大都會用這天來「開張店肆」。

 

  財神有分文財神與武財神兩類,文財神是指比干、文昌帝君;武財神是指關聖帝君(關羽)或玄壇真君(趙公明);而趙公明和其他四位部將「招保天曹」蕭昇、「納珍天曹」曹寶、「招財使者」鄧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等,被合稱為「五路財神」。此外,土地公、財星君及明初擁有聚寶盆的沈萬三等,也被視為財神。而五路財神是民間傳說中的偏財神,又叫「路頭財神」,許多人想發橫財,也就使拜財神者,越來越多,遠超過正祀的財神。

 

  從前商家在開張(或開市)當天,備案桌準備豐盛的牲醴(三牲)和果品享祀,在金鑼爆竹聲中,揭開開市的序幕,先在招牌上繫上紅彩,店內會張掛著以紅紙書寫的「黃金萬兩」、「開市大吉」、「招財進寶」、「生意興隆」之類的吉祥字句,來求取好兆頭。

 

  至於民間流傳各行業在開張這天祀奉的祖師,一般而言如下: 

   金融界-趙光明,紡織業-螺祖或黃帝,建築師-有巢氏,手工業-魯班,印刷業-畢昇,造紙業-蔡倫,製筆業-蒙恬,餐飲業-灶君,製藥業-神農氏,戲劇業-唐明皇,屠宰業-張飛,旅館業-關公,製茶業-陸羽,製酒業-儀狄或杜康,都各有其不同典故傳說。

 【正月初六】  

  ﹝挹肥﹞-舊時認為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不能掃地、不能倒垃圾,如果在隔開之前掃地或倒垃圾,會將來年的財氣和好運一掃而空,因此,必須等到初六才能將幾天來家中所堆積的垃圾清理出門。此外,根據民間傳說,新年其間廁所也不清掃的,由於過去農業社會,並無現代化的抽水馬桶或下水道設施,水肥完全仰賴人工清除,所以都了初六這天,會請清潔工人上門清理廁所,將堆積已滿的水肥挑去「挹肥」。 

   ﹝清水祖師誔辰﹞-正月初六同時也是清水祖師的誔辰,相傳清水祖師曾數度為民間祈雨解荒,又每當地方上有災難發生時,清水祖師就會落鼻顯聖,因此人們亦稱祂為「落鼻祖」,是地方上的守護神,目前台灣一些漁民仍然保有正月初六祭拜清水祖師的習俗,代表者如萬華清水岩祖師廟的慶典。

  ﹝送窮﹞-正月初六這一天俗稱「送窮」,是古代民間很有特色歲時風俗。其意則為祭送「窮鬼」,又稱為「窮子」。此風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所著作的《送窮文》曰:『(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之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又曰:「結柳作車,縛草為船」,此外,還要「載糗與糧,牛系軛下,引帆上檣」,又唐朝詩人姚合還寫有《晦日送窮三首》詩句,其中第一首詓曰:「年年到此日,灑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因此,民間廣泛流行「送窮」的習俗,反應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日的貧窮困苦,來迎街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月初七】  

  ﹝人日﹞-正月初七俗稱「人日」或「七元」。如同《舊約聖經》創世紀一般,中國傳說中也有老天爺創生物之順序,初一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馬、初七是人、初八是穀,所以天地造人是在這天誔生,所以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

   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人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用五彩絹綢或金箔剪成人形,稱為「人勝」,貼在屏風上可以保佑人口平安,也有人把它戴在髮間,既是裝飾品亦有福避邪的功能。

   舊俗認為在「人日」採七種青菜來食用,這七種青菜為:芹菜、薺菜、菠菜、青蔥、茴香、香 、大蒜等合煮成羮來食用,據說將春草的嫩芽採回來吃,有著祛病強身功效。

   七草的儀式傳到日本變成七草粥,到今天仍是重要的儀典,有傳統的世家有其獨特的七草粥。日本的七草是芹菜、薺菜、五行、田丰子、佛手、須須禾、蕙巴,只有芹菜與薺菜兩種與我國相同。日本煮七草的儀式非常隆重,前一天晚上就得把菜清洗乾淨準備,正月初七早上六點開始煮七草粥,主持者一邊唱一邊作。在台灣地區並沒有吃七草粥的習俗,將初七稱為「七元」,既是「人」生日,則吃素麵線,並供奉生果及點七支蠟燭。

 【正月初八】 

  ﹝迎順星﹞-傳說正月初八是天上諸星聚會的日子,所以台灣俗諺謂「初八完全」。依據從前星象學家的觀測到的天象,是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的運行的情形,而認為某個人的命運與天上某星宿運行有關,所以每個人都有代表自己的本命星在天上,而此本命星會一年到頭跟著這個人,即完全由該值年星宿來決定,本命星在平時是難以捉摸的,但到了每年正月初八眾星聚會,因此在這天祭拜自己的本命星宿,能夠邀得眾星垂佑,保祐災除福降,整年平安吉祥。迎順星又稱為「祭本命星」或「接星」,有人在自己家中庭中燃燈自祭外,寺廟也多半在這天接受民眾佈施,設壇祭星,因此燃燈祭本命星君來袚除不祥,是可想而知的重要儀典。

 

網誌 | 列表 | 收藏 | 設定
刊登申請 | 到店採訪 | 聯絡我
本平台由情報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維護建置
Copyright ©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