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父母

7/14/2008   瀏覽:462    
從前有個人在經商致富後,不以物質無匱而自滿,反而喜歡邀請博學多聞之士到家裡作客,
聽聽他們 在各地旅遊所遇到的奇聞軼事,或是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後的智慧經驗;
因此,這位商人相當禮遇這些客人,無論對待誰,他總是謙卑有禮、照顧有加,
唯獨對待他的母親,卻是粗俗無禮,動不動就惡言相向。
雖然遭受到兒子如此無禮待遇,母親卻無任何怨言,依舊勤快地四處招呼客人,
面對兒子生氣斥責時,便默默無語地蹲在牆角。

有一天,一位學者說在不遠山上的僧院裡有著一位精通佛法的師父,
前往請益的人潮絡繹不絕;商人聽了之後,馬上啟程,準備去見這位師父。

當這位商人來到師父面前,如預期般地請求師父開示,師父則語帶禪機地回答:
「開悟之道便在自家中,無須往外求」商人請求再多做解釋,師父又說:
「你現在馬上回家,見到一個衣服穿反、鞋子穿錯的神情慌張婦人,就會明白了」。
商人趁尚有天色時急忙地趕回家,用力地敲門,母親在睡夢中聽到兒子的呼喊聲,
害怕兒子生氣,急忙地跑出來開門,匆忙中將衣服穿反、鞋子穿錯,
商人一見到開門的母親就像是師父描述的模樣,
當下悔悟自己以前對待母親的無禮粗俗,從此侍母至孝。

初次看到這個故事時,馬上想起自己曾經如何任性地對母親發脾氣,不耐煩地拒絕回答母親的問候;
在國中時期總認為父母不瞭解自己,於是把關懷重心都放在朋友圈,極少關心到父母的情緒和生活。
等到自己獨自在外求學,父母身體狀況也時好時壞,這時才恍然省悟父母一直扮演著幕後推動的角色,
而對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所蘊含的悔悟更是感同身受。

 

網誌 | 列表 | 收藏 | 設定
刊登申請 | 到店採訪 | 聯絡我
本平台由情報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維護建置
Copyright ©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