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湯圓,進進補的時節到了哦!

有沒有感受到那股冷意啊!

小時候的冬至,媽媽一定是會燉一鍋補葯的,大家一定都要吃才行。還有湯圓哦,吃過湯圓就又長了一歲了呢。所以我從小就愛吃補,總覺得那是件很特別的事,很重要的事哦。大人們在這一天也是忙進忙出,忙著準備拜拜。

我們家的湯圓可都是自己磨米漿做的哦,媽媽前二天就開始浸米,然後把它磨成米漿,再將米漿用布袋裝好。緊接著要找一條長凳子和一根扁擔,先用繩子把扁擔一頭跟凳子綁緊,然後把裝米漿的布袋放到凳子和扁擔中間夾緊,再把另一頭扁擔和另一頭凳子綁緊。這麼做的用意是要把米漿裡的水份瀝乾哦,在凳子下會放一個水桶接米水,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去把布袋調整一下,免得有的地方水乾了,有的地方沒乾,那要做成湯圓時就不好操作啦。

然後到了第二天晚上吃過晚飯,大人小孩都要來幫忙搓湯圓哦。大人會拿出一個圓形的「甘模仔」(台語),就是以前人家在晒東西的圓形容器啦,邊邊的地方稍微立起來那種。然後把乾的米漿團放到上面,並先取一小坨米漿團用滾水煮熟,讓他有黏性,再趁熱搓到米漿團裡面去。

剛開始搓時很熱,一不小心就會燙到手哦。但也不能停,在他變冷前,還有黏性時要趕快和米漿團充分的搓均,讓全部的米漿團都變的又軟又Q時,就可以開始搓成小湯圓了哦。要搓成小湯圓前,要先把揉好的米漿團分成好多小份,每小份再搓成圓長條形,再把長條狀的分成大約一節指頭大小的小粒。然後按自己的技巧,小孩可能一次一粒,大人可以一次二~四粒哦,就這樣一粒一粒的把湯圓搓好。

到了冬至當天,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床,準備好所有要拜拜的物品,當然也包括煮湯圓。所以等我醒來時,湯圓早就煮好、拜好,熱呼呼的等著我張口吃掉啦。

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快樂的家人時光。一家人為了一件事,不分大小的圍坐在一起,大家有說有笑,大人還不時會指導小孩怎麼做才對,而且會叮嚀不要把湯圓弄髒了。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