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可以使入侵的病原體快點排出體外,這是毋庸置疑的。一般人一天至少要喝1500西西至2000西西的水;夏季天氣悶熱,流汗量大,容易導致尿量減少,所以每天應該喝3000西西以上的水;尿結石的患者每天應該喝3000西西至4000西西的水,預防結石復發。
當然,喝水要能喝出健康,以下幾件事情,您不得不加以注意:
一、您喝的水衛生嗎?
最符合經濟健康的水就是煮沸過的水。目前,自來水主要以氯來消毒,水中殘餘的氯在加熱時,會形成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而愈乾淨的水質,產生三鹵甲烷的機會愈低。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飲用含氯飲水40年,得到膀胱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最近的研究更顯示,長期飲用這些含氯的水,其子女得到先天性心臟病是一般人的三倍;其他的研究分析也指出,飲用水含氯高的地區,不孕率的機率較高。為減少三鹵甲烷的產生,日本人最早提出,開水在煮沸以後,將火關到最小,再煮三分鐘,可降低水中的三鹵甲烷;國內環保署也曾做過相關研究,證實這項結果。
另外,用飲水機煮開水的家庭也要注意,除非經特殊設計的飲水機,可排出氯氣及三鹵甲烷,不然,最好能將開水煮開後,再放入飲水機中;若使用者習慣常常加水至飲水機中,則水中的三鹵甲烷濃度會加倍,危險性更高。一般來說,若是開水喝起來有藥水味,就表示水中含有三鹵甲烷。
二、喝水也會變胖?
常聽人家說,肥胖的人光喝水也會變胖,這個說法也許太誇張了;但喝水的時間和份量不恰當,的確會造成水腫、新陳代謝變差等問題。現代人常待在空調的室內,缺乏運動,水分積留在體內,無法正常代謝,長久下來,對健康也會形成危害。
調查顯示,十個胖子中有九個習慣在吃飯時喝水或喝湯;但吃飯時喝湯或喝水,會稀釋胃液,妨礙消化,食物中的鹽分也會讓水滯留在體內,不易代謝;因此,喝水份量不夠、喝錯時間、或是吃飯時喝太多湯,都容易導致身體腫腫胖胖的。
正確的喝水時間應該在正餐與正餐之間,至少在餐前半小時,餐後一個半小時才可飲用大量液態飲料;而一天所需的水分大約二千西西,一天可以分成四次喝,建議最好的喝水時間在早上起床後可以喝大量的水,排除夜間積留在體內的毒素;再來是早上十點至十一點半之間、下午三點至五點間,可以再補充水分;入夜後,身體循環趨緩,可減少水分攝取,晚餐後或睡前一小時內最好別再喝水。
另外,許多醫師開給肥胖者利尿劑,這是不對的,利尿劑只能減少體內水分,並無法減掉體內的脂肪,而一般人出現水腫時,只要維持低糖、低鹽、低油脂的健康飲食,水分自然會排除。
三、喝完水就有尿意怎麼辦?
常有病患在門診時抱怨,只要喝水後卅分鐘內就會想小便,別人似乎不會這麼快,在生活中的確造成不便,有時外出時都不太敢喝水,深怕一直跑廁所。
從腎臟科的角度來看,如果尿量很多,每天的尿液超過三千西西,則有可能是多尿症,可以用寶特瓶等容器大約的測量估計。由於引起的原因很多,可以到腎臟科做尿液及血液篩檢,以查出病因。
如果每天的尿量不是很多,但是一點點尿液就會想上廁所,則有可能是功能性膀胱症候群(膀胱過動症)。通常膀胱在三、四百西西時才會覺得脹、有尿意,如果尚未到三、四百西西就想上廁所,很有可能是膀胱的問題,可以到泌尿科做膀胱動力學的檢查。從泌尿科的角度來看,如果不喝水就不會想上廁所,晚上的情況也還好,則可能是敏感、反射性的問題,因為水而刺激了膀胱的收縮。一般人聽到水聲會想上廁所,也是敏感的影響。通常水從喝進去至到達膀胱,約需要一個小時,患者在半個小時內就會想上廁所,所排出的尿液應該不是該次所喝的水,而是因為喝水的刺激引起尿意。
在排除其他的病因之後,如果真是如此,則除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之外,對身體應該沒有妨害,如果覺得很困擾,也可以藥物來改善。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虛寒體質的人比較容易如此,在生理學上不一定是病態的,如果覺得會影響睡眠、或者白天過於頻尿,有異常時才需加以治療。此外,通常容易緊張的體質也比較容易如此,如果不改變容易緊張的習慣,再多的補藥可能也沒有用,所以建議患者儘量生活規律、放鬆情緒、紓解壓力
以上為仁愛醫院提供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