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替寶寶量體溫?

9/20/2007   瀏覽:1235    

量體溫的方式這麼多,哪些方式適合小寶寶?發現寶寶體溫異常時,家長該如何處理呢?本篇將介紹適合為嬰幼兒測量體溫的三種方式(肛溫、背溫、耳溫)、測量方法、所需器具、注意事項,並邀請專業兒科醫師及護理長,為讀者提供專業建議,為寶寶的健康把關!

體溫的變化
在了解寶寶的量體溫的方式之前,應該先了解人體體溫的變化。人體的體溫可分為核心溫度和體表溫度兩種。核心體溫指的是人體內部的溫度,因為不容易因為外在環境影響而產生溫度變化,因此量出來的數據比較準確,「肛溫」就是測量核心體溫的一種方式。另外,體表溫度指的是皮膚表層的溫度,像是額溫、耳溫、口溫、腋溫等幾種,便屬於測量體表溫度。測出的數據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冷熱、衣著、測量器具而有所增減,因此測量時要更加謹慎排除會影響體溫的事物。

為什麼要幫寶寶量體溫呢?
萬芳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蘇慧娟表示,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體溫無法持續恆定表現,容易受到空調系統、衣服等外在條件影響而導致體溫偏高或偏低,影響寶寶的生理發展,因此當新生兒分娩後的四個小時內,嬰兒房的護理人員會固定每小時為寶寶測量一次體溫,觀察寶寶是否有出現體溫異常(體溫偏高或偏低)。同時,護理人員也會建議家長,在新生兒出院回家後的三天內,每日繼續為寶寶測量、紀錄體溫,以作為日後就診的評斷依據。

新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薛惠珍建議,測量體溫時,請盡量在固定時段測量,譬如每日當寶寶起床後、洗澡前或傍晚,如此一來較能紀錄寶寶正確的體溫變化。此外,寶寶剛吃完奶,血腋循環較快,體溫會稍微升高;洗澡後,因為水會吸熱,寶寶的體溫會稍微偏低,因此這時候都不適合測量體溫。

新生兒量體溫的方式:肛溫、背溫
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體溫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因此幫新生兒測量體溫的方式,基本上以量肛溫和背溫為主。肛溫來自人體核心的溫度,不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較為準確。此外,新生兒的皮下脂肪很薄,幾乎集中在肝臟、肩胛骨、背部,加上該處匯集的血管豐富,因此又稱為「棕色脂肪」,是新生兒仰賴產生熱能的重要部位,故測量背溫也較能測出新生兒正確的體溫。

當寶寶約三~六個月大時,為寶寶測量體溫的方式還可增加一種「耳溫」。蘇慧娟護理長表示,因為新生兒的耳蝸較小,耳溫槍的測頭無法完整地放入耳朵裡,因此建議待寶寶大一些後,再為其測量耳溫較佳。

體溫過低的評量標準
當背溫、耳溫低於36℃以下,肛溫低於37℃以下的話,就表示寶寶的體溫過低囉!若寶寶在洗澡後的體溫過低,建議可使用烤燈,在家中的話,也可使用電暖器,幫助維持寶寶的正常體溫。通常體重過輕或是剛服用過退燒藥的寶寶,都會出現體溫偏低的狀況。

 
 

 

網誌 | 列表 | 收藏 | 設定
刊登申請 | 到店採訪 | 聯絡我
本平台由情報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維護建置
Copyright ©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