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噗…叭噗…叭噗叭噗‧叭噗…」想起來這節奏了嗎?沒錯!他就是四、五、六年級,小時後最期待在巷子口出現的聲音,因為聽到這聲音就知道,有「叭噗」可以吃了,或許有人還不清楚「叭噗」究竟是什麼?其實它就是「芋冰」!
早期的「叭噗」的形式不外乎兩輪推車、三輪腳踏車或是摩托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黑皮囊和小喇叭所組合成的發聲器,按出來的聲音就是「叭噗…叭噗…」,久而久之就以「叭噗」命名冰品。
在北港賣了五十年叭噗的許政雄先生,今年65歲,他從15歲開始,就推著兩輪推車載著冰桶,在北港的大街小巷走動賣叭噗,許先生笑著說:「這賣冰喔…從我阿公時代就開始了,到我算第三代啦,以前北港有二、三十個賣冰的,後來冰店、冷飲一直開,到現在像這樣的傳統叭噗,大概只剩我了吧。」
其實叭噗並不是一開始的工具,而是用鈴鐺來吸引民眾注意,後來因為鈴鐺聲音像是師公在做法會,或是給囝仔收驚的聲音,後來許先生才改用叭噗,從一角、兩角、五角開始賣起,一直到現在5元、10元一球,許先生打算再賣十年,剛好湊上一甲子,也因為年紀大了,加減走動,順便也跟街坊鄰居聊聊天,像這樣充滿回憶的叭噗聲,或許再過幾年,就只能在復古餐廳才聽的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