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雨後初霽的春晨,我聽到了山的呼喚。
瑤家阿妹伴我踏著幽僻的小路走進碑記“茶坪嶺”上,觀賞瑤胞“司公”家珍藏的祭祖還願圖,拜謁了盤王廟,又朝“羅仙嶺”旁資興縣“古八景”之一的“爐峰嫋煙”走去。
凝眸遠望,這峰,剛從混混忳忳的迷醉中蘇醒,特別峻奇秀美。挺拔的莖,扁圓的頭。它既象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挽著紫氣儼然騰空出世;又像乳乳青青的銅鑼菌,泛著幽香長在百丈崖巔;晴光紫氣中,它更像一隻碩大的香爐,雲煙嫋嫋,霧靄無際。
“爐峰嫋煙”,人們稱之為“蘑菇岩”。“石菌山。”“香爐峰”。本縣貢生黃如潤有詩詠道“仿佛人間偉丈夫,全無倚著倩誰扶?片雲頭上輕飄嫋,躍入天門作禦爐。”縣誌記載:“爐峰者,縣(原資興縣城)三十裡羅仙山脅出之枝山也”。
瑤民傳說,“羅仙嶺”又名“落仙嶺”。很久以前,相距五。六十裡地的羅圍。橋口一帶來了個衙禦奉命收租,農戶欲殺鵝款待,衙禦萌生惻隱之心,掏錢買下。白鵝繞膝一圈,忽悠馱起新主子振翅而飛,落於花紅草綠的嶺上。從此,衙禦淡泊紅塵,以鵝為伴,情歸山嶺。之後,接來兄弟,建刹蓋亭,終日修煉,三人得道成仙,為民驅邪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