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捷克景點-小鎮簡介

12/5/2006   瀏覽:646    
莫拉夫斯基(Moravsky kras)地下洞穴
 

捷克唯一的鐘乳石洞地形,距布魯諾Brno北方20公里處,共約四百個洞穴,豐富的石柱、石筍、蜂巢、峽穴,帶領旅客深入地底欣賞大自然奧妙奇觀。

Punkevni Jeskyne是所有洞穴中,最大的,有深達140公尺的Macocha深淵,此洞穴自1956年起即受到保護,除了有Macocha深淵之外,還擁有一地下河流。

此洞穴的行程安排分為乾與溼兩部分,乾的行程是安排走在充滿鐘乳石與石筍的路上,一路欣賞奇特的鐘乳石景觀;溼的行程則是安排搭乘由馬達發動的小船,行駛在地下河流水面上,隨著蜿蜒曲折的地下洞穴前行,讓遊客體驗不同的地下洞穴之旅。

但是在安全的考量下,如果參觀當天地下洞穴的水面超過安全標準的高度時,為了不讓遊客在遊船時碰撞到頭頂的石壁,地下洞穴管理處即會關閉溼的行程,只以乾的行程做為參觀的方式,這點是必需要到當地才能知道有沒開放喔!


【小叮嚀】
地下洞穴位處地底與山裡,終年恆溫,夏天是天然的冷氣房,冬季則變成溫暖的暖氣房,所以建議大家即使夏季來到此處,一樣要帶件外套保暖喔!還有在遊地下洞穴時,由於洞中比較潮濕,大家要留意不要打滑,宜慢步行走。

帖契TelČ
 

南摩拉維亞森林的小鎮──帖契,保存著典型文藝復興建築的特色,兩排一棟一棟的房子好像是每棟房子各穿著不同的顏色,表現出文藝復興的人文氣息,人文主義的表現。

帖契過去是由維特可維奇家族中的哈德克家族所統管,從Šumava山脈到南摩拉維亞,甚至涵蓋部份多瑙河谷地。15至16世紀間,哈德克領主成為第二富有的家族,也讓帖契繁華一時。

1530年的一場大火,改變了這個小鎮的風貌,而出於哈德克的撒迦利亞決定在1550年動工改造這個小鎮。撒迦利亞經常到義大利經商,受當地文化薰陶,特別延攬了義大利建築師Baldassare Maggi de Ronio來為帖契改頭換面,也讓帖契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成為美侖美奐的城鎮。

一直到1604年哈德克才結束這裡的領主勢力,帖契後來才為Vilem Slavata的財產。Vilem Slavata曾經是哈布斯堡家族派去布拉格城堡的代表,最後被捷克新教的人,從國王的辦公室窗戶丟下去(又稱為擲窗事件)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卅年戰爭的導火線,介於捷克新教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羅馬天主教的戰爭,Slavata在這次事件後幸無喪命,並延續了三代經營帖契的產業,戰後,反對新教改革的耶穌會在此地活躍,興建了神學院及學校。

帖契在1681年由列支敦士坦的Framtisek Anfonin繼任直到十八世紀,最後一位主人是Podstadsky,1945年成為國家的財產,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巴德傑維契 Český Budějovice
 

中古世紀商貿繁華的巴德傑維契,中歐少數幾個大型廣場之一的參森廣場,街頭巷尾的商店,價美物廉,讓您盡享購物樂趣。

巴德傑維契是南波希米亞的首府,位於馬爾歇河(Malse)和伏爾塔瓦河(Vltava)兩河會流處,早在西元1265年便已建城。中世紀的風貌完整保存至今,也是捷克南部的交通重鎮──1832年時全歐洲大陸最早的火車路線,便是由此開往奧地利的林茲(Linz),因此帶動工商業的繁榮。它同時也緊鄰著南波希米亞地區兩大風景點,訪拜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赫魯波卡古堡(Hulboka nad Vltavou)等城市都相當便捷。

此鎮的景點都圍繞在舊城中心的「普傑米司拉奧圖卡二世」廣場(Namesti Premysla OtakaraⅡ)。這個方形的大廣場長、寬各133公尺,號稱捷克最大的廣場;廣場四周盡是美麗的傳統建築,一樓騎樓下是十八世紀的哥德式拱廊:長廊下是商店街,紀念品店最具地方特色的是賣碳心鉛筆及波希米亞水晶玻璃的商店。廣場正中央是1726年的巴洛克式噴泉,上面雕的是造型粗獷的大力士參孫(Samsonova)屠獅的模樣。在廣場的西南邊,是建於西元1555年的市政廳,到了1730年時在原本的文藝復興式外觀上增修巴洛克式的門面,正門上四座雕像分別象徵著正義、勇氣、智慧和勤奮四種美德,相當引人注目。

很多人愛喝百威(Budweiser)啤酒,但很少有人知道百威啤酒的真正原產地並不是美國,而是捷克的契斯凱巴德傑維契!契斯凱巴德傑維契的德文原名是「Budweis」,自中世紀起便開始釀造啤酒:這種淡啤酒是將釀好的酒貯藏一段時間待熟,和一般啤酒釀造略有不同;又因當地的啤酒花味道芳香,所以釀出的酒特別味美順口。

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
 

位於南波希米亞森林的小鎮~庫倫洛夫,捷克人的稱呼又叫“Cesky Krumlov”,一個既捷克又德國的文化小鎮,於1992年被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小鎮名稱的由來是出現於1253年,奧地利公爵奧圖卡的文件中,古德文“Krumbenouwe”意思是彎彎曲曲的草地,而為什麼加上“Cesky”,是在15世紀中時所加上的,強調這個小鎮是捷克的──這個小鎮人口從過去到1938年秋天,有時捷克人比德國人多,有時則反之。

1302年時這裡的領主是Rozmberk,是當初極重要的貴族,因此他享有許多權力,如興建教堂、修道院,隨之興起的手工藝及貿易則帶動了當地的文化活動,Rozmberk的城堡改建也同時更新更多的文藝復興式的建築。

1374年時,庫倫洛夫只有96間房子,規模很小,1456年時,Rozmberk 的Oldrich決定擴大建設,然而那時只要是貴族中有喜事,就必須捐出大筆的金錢來幫助建設,法令中規定當地鎮民可以自由買賣,繳交固定稅金;最後一位領主Rozmberks因Petervok無子嗣,又替他的弟弟Vilem負了大筆債務,於是他在1601年將財產賣給奧匈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

歷盡滄桑的庫倫洛夫在經歷過三十年戰爭的破壞後,於1622年~1719年由Eggenberks接管,在1917年後由Schwarzenberks管治,幾度易手,直到1850年才有重大改變,成為南波希米亞的行政中心、地方法院所在地及關稅設應點,成為行政、文化、經濟的中心,吸引了許多有錢人來投資棉麻紡織廠和紙廠,工廠林立,榮景持續到1920~30年間。

1880年時,住在這裡的德國人與捷克人開始產生衝突,一次大戰後彼此不睦更加劇烈,當時人口總數約8700人,其中德國人約佔6400人,捷克人則約佔2000人。

1938年8月31日,慕尼黑會議決定庫倫洛夫維持在佔領區境內,捷克人只好搬出,只有德國人住在這裡,一直到1945年5月初才被美軍解放,重回捷克懷抱,暫時結束了它身不由己的滄桑史。

瑪麗安斯凱Mariánské Lázně
 

瑪麗安斯凱是捷克西部三座溫泉城市中的第二大溫泉城,比起卡洛維瓦利,這裡是新興的溫泉鄉,在十九世紀時開始發展溫泉療養服務。它的顯赫名聲不僅在於溫泉的療效和高品質的自然資源,也因坐落在經過精心保護的綠色森林地帶中,擁有著天然的美麗自泉湧出,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溫泉重鎮,也是東歐最典型的貴族度假溫泉山城。

市區的Lazenska Kolonada包圍著一處湧泉,兩層樓挑高的美麗迴廊是鎮上第一座溫泉的源頭。圓弧形的大廳裡有好幾個溫泉龍頭,標示著不同名字,把此區各種泉水都集中在此。

瑪麗安斯凱有全歐洲最大的拱廊環繞廣場及美麗的音樂噴泉。湧流著富含鐵質碳酸物的磺泉水,配合裝修繁複、異常美麗的溫泉迴廊,佐以隨著音樂噴出不同的水柱,這便是新時代的摩登聲光建築物「音樂噴泉」。這種結合視覺與觸覺的新體驗,能帶給遊客無限的享受。

卡洛維瓦利 Karlovy Vary
 

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有50多個溫泉地,其中卡洛維利最負盛名,溫泉量最大,歷史也最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歐洲著名的溫泉療養地。

傳說溫泉區是14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因打獵而發現。溫泉區共有12個泉水源頭,各有名稱,其中一處名為Vridlo的泉水,是從地下2500公尺深的地方湧出,每分鐘湧泉量2000公升,水溫高達攝氏72度,泉水高度達12公尺。

卡洛維利的溫泉具有療效,因此許多富商都來此療養度假,連貝多芬、蕭邦、馬克斯等人都是常客。這裡的溫泉大多可直接飲用,溫泉旅館也設有溫泉浴池可泡浴。迴廊的設計則在於讓病人一邊飲用、一邊散步休養之用。來這兒一定要帶一個這裡最出名的溫泉杯,把手上有個讓人啜飲泉水的小洞,另外也有溫泉餅以及物美價廉的琥珀。

高城Vysehrad
 

1996年被列入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人類文化遺產,位於Vltava伏爾它瓦河畔,布拉格城市的東南岸,是捷克人激起愛國思潮,懷幽思古的地方,傳說七世紀時,黎布絲公主就是在此地做了預言,預言她將嫁給一位騎白馬的青年男子-普列米榭,建立了普列米榭王朝(捷克族的第一個王朝),同時布拉格也將成為天上一顆明亮的星星吸引了全世界各地方的人來到此地,如今她的預言果然成真了。

高城同時也是愛國作曲家史麥唐納於1860年所寫的交響曲我的祖國『Ma Vlast』的第一段樂曲,這一段交響詩用柔和的豎琴,一絲一縷地緩緩訴說波西米亞的歷史源頭、捷克王朝的誕生,與歷史的高潮迭起,9世紀時,布拉格城堡發展之前,就是從此發源的。1987年11月初,許多捷克愛國精英份子,聚集在此緬懷列祖,所以高城不但景色美,而且也富有歷史意義。

在高城可以看到一紅磚瓦的城牆,是於1630年興建的,長度約2.5公里,厚度約五公尺,高度約30公尺,第一個門為Tabor門,第二個門為Spilk門,沿著城牆前進,可以欣賞到百塔之城的布拉格,各式各樣有著垂直屋頂、圓頂、煙囪的房子比鄰而立,整個城市風貌一覽無遺。

高城還有著著名的名人墓園,在這墓園中,埋藏著對捷克有貢獻的人如:政治家、哲學家、天文學家、歷史學家、音樂家等,凡是被國家文化古蹟委員會評定為有貢獻的捷克人皆可長眠於此,以供捷克後人緬懷紀念,像德弗札克、史麥唐納等就是葬於此地,當地的中小學生也會在老師的帶領下,來此上歷史課!

塔拉小鎮 Kutná Hora
 

這座城市在14世紀因銀磺開採而發展,可想見它的富裕榮華,在14~15世紀,它是全歐洲最有錢的城市!由於保存良好,到處都可看到當年繁華的遺跡,其中,最壯麗的莫過於聖巴巴拉教堂,哥德式的建築結構與布拉格城堡中的聖維塔大教堂並列世紀之冠。另一個迷人的教堂則是聖瑪麗亞教堂,這是18世紀的巴洛克式建築。

1995年塔拉小鎮被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之一,現在仍散發迷人而美麗的中世紀城市魅力。

布魯諾 Brno

捷克境內包含了兩個不同的民族:波西米亞與摩拉維亞,其中摩拉維亞自古以來的首都就是布魯諾。由於幾百年來,以布拉格為首的波西米亞大放光彩,以至於一般人對摩拉維亞幾乎沒有印象,但是提到米蘭昆德拉這位著名的捷克作家,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的「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作品被翻譯成各國語言流通在世界的文學市場上。

米蘭昆德拉青年期大部分時間在布拉格創作,1968年「布拉格之春」政治運動中受壓迫而流亡到巴黎,從此創作舞台移至法國,也因此一躍成為國際級的作家。然而很少人知道,他出身布魯諾,是道地的摩拉維亞人,在他第一部得獎作品「玩笑」中所描述的民族音樂演奏及慶典遊行,其實就是摩拉維亞的傳統。

而捷克最著名的兩項特產:啤酒與水晶,其實也和摩拉維亞地區息息相關,只是現在都冠上波西米亞的名稱在世界發光。

 

網誌 | 列表 | 收藏 | 設定
刊登申請 | 到店採訪 | 聯絡我
本平台由情報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維護建置
Copyright ©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