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婚紗:白色婚紗在維多利亞時代最為盛行。當年,維多利亞女王就是身穿漂亮的白色婚紗嫁給心上人的。從此,白色婚紗風靡全世界,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最受女孩們青睞的婚慶禮服,因為它像徵著純潔和忠貞。而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前,新娘穿衣服並不看重顏色,哪怕黑色也可以,只要漂亮就行。
在進行婚禮不只是有儀式習俗需要遵守,在穿著方面也有講究。中國傳統婚禮進行時新郎和新娘具著紅色的禮服,象徵的吉祥如意,預示在結婚後日子紅紅火火。

而西方的新娘則穿白色的禮服。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徵歡慶。1850年到1900年之間,白色亦是富貴的象徵。到了本世紀初,白色所代表的純潔意義更遠超其他。西方認為白色與童貞有關。古羅馬的新娘穿著白色的婚紗,蒙著鮮橙黃色的面紗,象徵著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傳統裡,白色代表著快樂;其他一些地區,白色在他們的婚禮和葬禮裡指示各種各樣的通路典禮和意義。例如,在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種地位的變化。“傳統” 的白色結婚禮服,在早期是貴族的特權。在多利亞女王時代,大多數的新娘只能穿傳統的國家服裝,只有上層階級才能穿代表權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紗。一直到近代,貴族階級的特權消失以後,白色的婚紗才成為普通新娘的禮服。而相對於西方白色婚紗的歷史,中國婚禮中的大紅色的鳳袍的歷史則較簡單。龍鳳在中國的神話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龍主陽鳳主陰,而陽則代表男子,陰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鳳表示。所以在紅色的禮服上繡著鳳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白色婚紗的由來: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卻不到200年時間。新娘所穿的下擺拖地的白紗禮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禮服。由於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西方在19世紀以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到1820年前後,白色才逐漸成為婚禮上廣為人用的禮服顏色。這是因為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一身潔白雅緻的婚紗。從此,白色婚紗便成為一種正式的結婚禮服,如今,有的人不懂婚紗的來歷,自己別出心裁,把新娘的婚紗做成粉紅或淺藍的顏色,以示艷麗。
但是,按西方的風俗,只有再婚婦女,婚紗才可以用粉紅或湖藍等顏色,以示與初婚區別。隨著世界潮流不斷有變,婚紗除了純白、象牙、米黃等傳統顏色外,近年也日漸流行整套粉色的婚紗,如粉紅、粉橙、粉藍、粉紫、粉綠及淺銀灰色,非常柔和悅目;如果你勇於嘗試,墨綠、棗紅、深紫,綴於粉色婚紗上,形成色彩濃烈的禮服,效果很特別;至於最受歡迎的,當然是像牙色或純白婚紗,綴上粉色的絲花、蝴蝶,以增添色彩。



其實,婚紗是什麼顏色不太重要,最先決的條件是要與新娘的膚色相配。膚色深而偏黃,穿雪白婚紗,會顯得暗啞,穿象牙色會較和諧自然,粉藍、粉紫與黃皮膚都不能協調,反而粉橙、粉綠能與偏黃膚色相配。至於皮膚白裡透紅,又或者古銅色皮膚的穿純白會很好看,特別是後者,配新郎的燕尾服,突現一股與眾不同的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