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適合溫補,不妨多吃金針吧!台灣金針大多種植在北部海拔400公尺及東部海拔800至1000公尺以上的山坡地,每年產期為每年8至10月,生產供應乾燥加工的「乾金針」為主,但鮮食金針炒菜、燉湯也很美味,秋天品嘗正是時候。
花蓮縣政府表示,花蓮是台灣最大金針產地,縣內擁有兩大金針產地,分別為玉里赤科山及富里六十石山,海拔八百公尺的赤科山,原本長滿常綠闊葉的赤科樹,因而得名,後來種植金針後,金針花海成為赤科山夏季最著名的景點,而花蓮富里鄉六十石山的金針花盛開在山間,配上當地的富里好米,做成有機的金針肉燥飯,吸引不少觀光客嘗鮮。
金針花除了可炒菜、煮排骨湯,還可加上白木耳、桂圓、紅棗與枸杞,成為一道秋天養生的甜品,金針入菜除了涼拌、熱炒、製作湯品都有獨特的味道,非常值得推薦。
營養師也表示,金針產品富含蛋白質、醣類、維生素A 、B1、B2、菸鹼酸、鈣、磷及鐵等成分,也有許多纖維質,多吃可幫助排便順暢,其鐵質含量為菠菜20倍、萵苣的10倍,營養價值高,多吃有益健康。
近年因為乾金針二氧化硫殘留問題,造成民眾購買疑慮,因此農糧署推「國產金針」標章供民眾購買認明,以免吃到不合格的乾金針。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金針又稱為「忘憂草」,秋天天氣變化,百物開始凋零,人難免情緒受影響,心情會比較常憂愁、憂鬱,因此多吃點金針,真的可以「忘憂」。
她也說,金針性平,任何人都適合食用,特別是愛美怕胖、想要瘦身的上班族,不妨煮一鍋金針湯,下午肚子餓時吃一碗,不僅熱量低,攝取纖維質,也很有飽足感,非常值得推薦。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