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擰螺絲釘

5/7/2012   瀏覽:225    

教育不是擰螺絲釘
  近日,某職校職校立校規規定:螺絲“上學不背雙肩包者,扣操行分5分。”對于書包,學校還有比較具體的建議,比如顔色不能太鮮豔,尺寸不能太小,材質最好是帆布類的。該校老師稱,現在把規定定得細致,是考慮到將來學生就業時,願意遵守行業規範,認同規則的制定。
  從發型到著裝,中學尤其是職校的規定向來嚴苛,而這一次,該職校更是細致入微地“建議”到書包,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顔色不能鮮豔,材質最好是帆布類的。其實,在校方連背雙肩包都要規定的氛圍之下,這種所謂的“建議”,又有多少真正包容的誠意呢?“被規定”的學生好比流水線上的加工品,整齊劃一但卻毫無個性。
  卓別林在《摩登時代》裏飾演一個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工人,當流水線以迅疾的速度經過他時,他的工作就是擰上兩下螺絲釘。當這個動作以無窮盡次數重複時,這個可憐的工人瘋了,凡是看到類似帽的東西,比如女人的紐扣,他都要上前習慣性地擰上一擰。電影是誇張的,反映的社會問題卻是寫實的。如此死板繁瑣祥益軸承有限公司的“雙肩包”規定何嘗不像是在擰教育的“螺絲釘”?
  關于圓棒雙肩包的規定,校方給出的解釋是,和其他普高、重高的學生不一樣,職校生中很大一部分在三年學習結束後,就要踏入社會,去接觸各行各業的規範。現在之所以把校規制定得那麽細致,就是考慮到學生在就業時,願意遵守行業規範,認同規則的制定。而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解釋實在是站不住腳的。首先,教育的目的絕不是將學生變成“工具”。教育的本軸承質應該是培養獨立人格,不管是普高、重高還是職校都應該堅持以學生爲本,鼓勵學生多元發展自由成長,要知道一個人的第一身份是人,然後才是勞動者。其次,背雙肩包能促進學生遵守行業規範是個僞命題。學校想當然地把“絕對服從”與“職業規範”劃上了等號。按照校方的邏輯,只有服從各項校規,才可能遵守行業規範,認同規則制定,那麽筆者不禁要反問,背電動床了雙肩包就一定能適應社會行業規範嗎?不見得吧。學生正值逆反心重的青春期,即使迫于壓力表面接受規定,背地裏也未必能認可規定,最後的效果必然是適得其反的。
  說到底,Tray盤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産品,教育也不是粗放地擰螺絲釘,校方只有懷著以學生爲本的信念,才可能真正實現“育人”的終極目的。

 

網誌 | 列表 | 收藏 | 設定
刊登申請 | 到店採訪 | 聯絡我
本平台由情報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維護建置
Copyright ©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