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首部元宵產品的行業標准計劃將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出臺﹐元宵產品標准擬規定﹐在感官要求上﹐要求元宵產品表面呈白色﹐不酸敗﹑無異味﹐外形基本正圓﹐皮層薄厚均勻﹐不露餡﹑無裂口﹑無霉變﹐並無可見雜質﹔理化指標上﹐元宵餡料含量不得低于產品的20%﹐水分不得高于45%﹐總糖小于等于30%。
前一時期的饅頭標准出臺後﹐成了全國人民的笑料。如今﹐又冒出了元宵標准。恕筆者直言﹐這個所謂的元宵標准﹐其笑料水平與饅頭標准不分上下﹐讓人感到可氣又可笑。
元宵標准可以不可以制定﹐當然可以制定﹐關鍵是如何制定﹐制定一些什麼樣的標准。元宵是食品﹐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具有民俗特色的食品﹐各地有各地制作方法﹐各地有各地的口味﹐因此在制作方法上及口味上是不可能有一個統一標准的。
我們看到將出臺的元宵標准中﹐特別對元宵的餡料提出了要求。真若如此﹐有人想吃沒有餡料的元宵﹐到哪去買﹖至于元宵表面必須呈白色的標准﹐也是脫離現實的標准﹐難道用黑糯米制作的元宵就不是元宵﹖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元宵外形還有一條基本正圓的標准。這恐怕基本就是一句廢話﹐誰有本事將元宵做成方的﹖誰又會無事生非偏要將元宵做成方的﹖
元宵標准又讓老百姓笑了﹐專家為啥不接受饅頭標准的教訓呢﹖
元宵若制定標准﹐關鍵是衛生標准。至于元宵的各種做法﹐還是讓老百姓去決定吧﹐讓元宵民俗去決定吧﹐讓市場去決定吧。